少年薰陶(40-50年代)
比吉斯三兄弟出生在愛爾蘭海的曼島,因其父親Hugh是一隊樂團的團長和鼓手,而母親Barbara則是位歌手,所以幾名兄弟從小便受音樂的薰陶。1955年,9歲的巴里已經開始用父親送給他的吉他自彈自唱,而幫他伴奏的是他兩個6歲的兄弟羅賓與莫里斯,他們更在聖誕晚會上表演。
1957年,他們以The Rattlesnakes為團名在布里斯本的賽馬場表演。一年後,他們隨著父母移民至澳洲。
名聲漸嚮(60年代)
1966年,歌曲「Spicks & Specks」為他們在澳洲得到單曲冠軍。1967年改團名為比吉斯,重返英國,並以Robert Stigwood擔任經紀人,從此,比吉斯名聲更嚮。1967年推出的首張大碟「The Bee Gees First」讓他們成為歌曲榜上常客。
早期的比吉斯以充滿靈魂的音樂為走向,指標作「To Love Somebody」便是獻給Otis Redding這位對羅賓唱腔影響極鉅的節奏藍調大師。在專輯呈現上比吉斯也不落俗套,1969年的「Odessa」便是一例。
高峰(70年代)
隨著「How Can You Mend A Broken Heart」在70年代初期奪下排行榜的冠軍,比吉斯堂堂邁入他們的輝煌時期。70年代中期,比吉斯轉向他們稱之為『藍眼靈魂樂』的音樂風格,以假音唱腔搭配富旋律的曲調與肥厚的貝斯聲線,儼然成為新式的R&B風潮。「Main Course」這張由Arif Mardin打造的專輯,其中2支單曲「Jive Talkin'」與「Nights on Broadway」更在70年代轟動各大舞池。
然而對之後的「Saturday Night Fever(週末狂熱)」而言,它們只是道開胃前菜,因為這張「Saturday Night Fever」電影原聲帶後來成為70年代最受歡迎的專輯,並開出4千萬張的銷售狂潮。接下來的「Spirits Having Flown」奠定了他們「世界最偉大樂團」的地位。而三人的弟弟安迪·吉布(Andy Gibb)也開始發展。
個人發展(80年代)
比吉斯在80年代開始各自發展。初期,布里與他的製作群大部份時間都在和歌壇巨星如芭芭拉·史翠珊的專輯「Guilty」、戴安娜·羅絲的「Chain Reaction」、Dionne Warwick的「Heartbreaker」以及肯尼·羅傑斯與桃麗·芭頓合唱的「Islands in the Stream」合作,這些由比吉斯創作加上布里製作的歌曲,最後多數都成為歌手們最具代表的作品。而最比吉斯本身也以UK冠軍「You Win Again」再現橫掃全球的魅力。
巡迴演出(90年代)
比吉斯大碟One Night Only
90年初比吉斯在五大洲舉辦久違的現場演出,緊接著的「One Night Only」電視特集更在全球造成熱烈迴響。
絕響(2000年後)
2001年推出的「This Is Where I Came In」大受歡迎,對於在流行音樂界有著舉足輕重地位的比吉斯而言,能在數十年後依舊受到歡迎與尊重的確是件很棒的事,而也次證明比吉斯的音樂有著跨越時代的魅力。更在2002年获得英女王授予2003年,莫里斯在美国迈阿密当地时间周日(1月12日)凌晨0时45分突然病逝,比吉斯三兄弟的現場演奏成為絕響。
现况(2003年后)
莫里斯因医疗失误而不幸逝世后,巴里和羅賓都极度伤心,宣布以后都不再以Bee Gees名义演出。但2005年一月,巴里、羅賓和一些传奇歌手出了专辑"Grief Never Grows Old" 以帮助南亚大海啸中的灾民。
不久,巴里在好友芭芭拉·史翠珊的劝说下决定重新出山,并为她创作了专辑Guilty Pleasures,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。而此时,羅賓正在欧洲巡回演出。
2006年二月,巴里和羅賓在莫里斯逝世后于迈亚密首次重组登场,帮助糖尿病研究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